我們搬家了!

海鵬部落格已搬遷至[新站]囉~~歡迎舊雨新知繼續給予支持與指教!

(點擊上方"新站",即可連結至我們的新居喔!)

2010年7月29日

《父後七日》劉梓潔 ~ 寫作與拍片 一切隨順自然(摘錄)

以瑜珈修練,從容面對寫作

「我定位自己為寫字的人。」劉梓潔清楚說道。她的正職跨越各種平面媒體,從任職《誠品好讀》,到琉璃工房的產品文案,至《中國時報》開卷版記者,中間拍了電影,後製時又去「華山心靈體驗節」專案寫企劃書。原為節日型的案子後來轉型為特定項目的身心靈課程,沒想到,這個經歷讓劉梓潔獲益匪淺。「這份工作讓我探觸自己深層的意識。」她說:「這種心靈體驗對創作非常有益。」她選擇了最適合自己的瑜珈,作為日常生活不輟的修練。

「瑜珈的伸展可幫助文字工作者。」劉梓潔說。寫作時用腦過度時的浮動焦躁思緒,瑜珈卻能使之沈澱:「身體與意識是相關的,身體會帶動意識。」同時,瑜珈的修習影響了自己的創作態度,比如做瑜珈動作若是硬要彎下身,身體是會受傷的,因此必須尊重自己身體的真實狀態。「創作最重要的是誠實。」她細細體會。「寫作時情緒如果只有三分,但卻寫到八分,那是煽情。」由此而來的態度是「不寫自己關照不了的東西。」她很喜歡瑜珈老師說過的一句話:「不要隱藏你的淚水和弱點,最堅強的人是平和地與之在一起。」這是瑜珈,是創作,也是生活。


黑色幽默面對沉重,療癒失親悲傷

因此當製片公司邀她將散文改寫成劇本時,劉梓潔有過掙扎:我自己的事情何必公開給大家看?然而因著上面那句話,因著「散文只有七日,尚未療癒完」,於是她決定繼續走過父喪的療癒過程,用更平和的心境來寫劇本。她決定修煉自己,在劇本和電影創作中,希望為同樣失去至親的人,提供力量。

她感謝家鄉的大家族,可以聚在一起幽默說笑。「不知都市人將往生者送到殯儀館,如何療癒?」關於民間信仰,關於守喪儀式,除了加深家族凝聚力,亦是對未知世界的虔敬。影片中燒紙錢倒布袋放水流的片段,兄妹倆口唸:「水公水婆拜託幫忙將錢送到爸爸那裡。」這段是真實生活的寫照,劉梓潔憶起她在說話當時,毫無尷尬,真心希望水公水婆幫忙,祝福爸爸。「儀式的最終目的是撫慰和療癒,對死者虔敬,讓生者安心。」

在電影中,她想讓大家用輕鬆的角度去看沈重事物,非戲謔也非平淡,而是用慈悲和寬容面對深層情感。「荒謬」是自己保持的一種距離,笑點背後卻蘊藏長久的文化信仰,觀影之後,悲喜交織。難點是如何將文字轉變成影像,且力道依然飽滿?文字力量如何穿透浸入電影?她取擷部分文字呈現在片中。後製時,她自己配了旁白聲音。


【文/周倩漪 攝影/許斌】

完整內容請見《PAR表演藝術雜誌》2010年7月號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《父後七日》電影預售票熱賣中 ~ 博客來兩廳院

電影原著散文由寶瓶文化出版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